時間:2021-02-19
旅游地“文脈”分析?!拔拿}”指的是旅游地的自然地理基礎、歷史文化系統、社會心理沉淀、經濟發展水平的四維時空組合,是一個地區旅游發展的基礎,在休閑農業規劃時,要認真把握其“文脈”特色,既考慮與“文脈”相順應協調,也可突破“文脈”出奇制勝。
旅游資料及可持續性評價。在對資源進行調查的基礎是,根據休閑農業市場的需求特色,著重評價資源的特質、價值與功能、規模等級、地域組合特點及環境的容量等,明確資源的吸引向性及開發利用形式。
確立旅游地的性質和發展方向。應根據規劃設計區域的自然風光特色、農業基礎、風土人情等,對休閑農業園區進行性質定位,以確立該區域的主要發展方向。
旅游形象的策劃。根據市場導向與資源導向相結合的原則,在維持其生物、景觀、物種多樣性和資源利用的可持續性的前提下,確定休閑農業園區的功能地位和開發建設主題,構建整個休閑農業園區的旅游形象,圍繞該主題形象進行旅游規劃設計。
擬定總體規劃設計方案。主要包括規劃設計思路,空間總體布局、功能分區、環境容量、生物多樣性及環境保護等設計。在進行規劃設計時,既要考慮總體空間布局的和諧統一,更要考慮功能分區,避免旅游活動對資源和環境的破壞,同時為了分流游客,使資源能優化利用。還要對各功能區進行敏感性分析,測算其容量,以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環境。
對各功能區的開發建設和項目設置進行規劃設計。各功能區的規劃設計既要整個區域的旅游形象相協調,并有助于主題形象的凸現,同時還要突出各功能區自身優勢與特色,發揮各功能區自己的功能與作用。
對專題活動項目及特色的規劃設計。休閑農業園區必須有相適應的專題旅游活動項目,如xx花節(會),觀xx節等,以造成一定的聲勢和影響,提高知名度和影響力,促進休閑農業的進一步發展。
對分階段實施項目及目標的規劃設計。出于對休閑農業資源和環境保護的需要、開發建設籌措資金的需要,也為了旅游地能不斷推出各種旅游產品,延長旅游地的生命周期,需要制定分階段實施的項目及目標。
提出可持續發展管理對策。如生態環境教育管理、有效的管理方式、方法與技術,政策上的引導、經濟上的調控等。
形成規劃設計文本及圖件。在規劃設計中,可能會形成多種方案,應根據區際關系、內部關系、方案的可操作性、效益等方面進行對比,篩選出方案,必要時召開專家咨詢會,集思廣益。